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氮磷释放规律及温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姓名:司静  邢奕  卢少勇  金相灿  胡小贞  包裕尉  周羽化
作者单位:1.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为揭示含植物的土地处理与修复系统中植物衰亡对系统中氮和磷转化的影响规律,为此类系统运行管理中植物收割与否提供依据。选取在室内水缸中培养的常见沉水植物——蜈蚣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进行浸泡试验,考察植物类型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快的释放发生在最初的8h内,总氮(TN)的释放量小于总磷(TP)的释放量;TN单位湿重释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蜈蚣草(0.164mg/g)>金鱼藻(0.081mg/g)>菹草(0.064mg/g);TP单位湿重释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鱼藻(3.043mg/g)>菹草(2.404mg/g)>蜈蚣草(1.906mg/g)。对于沉水植物蜈蚣草、菹草和金鱼藻而言,单位质量植物的磷释放量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收割以避免植物溶解释放引起含植物的土地处理与修复系统中水相磷浓度的升高。另外,选取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浸泡试验,设定5℃、15℃、25℃和35℃四个温度,考察温度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环境条件一样,只改变温度时,最快的释放发生在第8h内,狐尾藻的氮、磷和碳的释放量及释放率均在25℃时最大。

关 键 词: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烟草  品种  内在质量  
收稿时间:2008-09-16
修稿时间:2008-11-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