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刘茗 曹林桦 刘彩霞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邵帅 徐秋芳 |
| |
作者单位: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 |
| |
基金项目: | 浙江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特征及其固碳潜力研究 |
| |
摘 要: | xml-t1.png) 为研究亚热带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固碳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毛竹林(Moso banboo groves)、阔叶林(Broad-leaved forest)、杉木林(Chinese fir forest)和马尾松林(Masson pine forest)等4种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以 cbbL为固碳细菌指示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MiSeq高通量测序为研究手段。结果表明,4种林分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固碳细菌cbbL基因丰度范围分别是5.40×10~(10)~2.81×10~(11) copies·g~(-1)干土和4.55×10~8~3.53×10~9 copies·g~(-1)干土,其中毛竹林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林分(P0.05);基因丰度显著关联的环境因子是阔叶林土壤的有效磷、不同土层的pH(P0.05)。杉木林土壤固碳细菌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分(P0.05),其亚表层土壤高于表层(P0.05);双因子分析表明,林型、土层之间土壤固碳细菌多样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所有土壤具有相似的优势属但相对丰度不同,其中毛竹林和杉木林土壤的甲基化石油杆菌属(Methylibium)和诺卡菌属(Nocardia)占比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土壤pH、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全氮差异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综上,4种植被对土壤固碳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明显,从土壤理化性质、固碳细菌基因丰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等多维度结果证明,毛竹林对土壤肥力以及固碳细菌影响效果最好,固碳微生物对毛竹林土壤有机质积累贡献大于阔叶林,定量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xml-t2.png)
|
关 键 词: | 固碳细菌 cbbL基因 亚热带森林 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通量测序 |
收稿时间: | 2020-01-15 |
修稿时间: | 2020-05-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