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评估
引用本文:刘希朝, 李效顺, 蒋冬梅.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评估[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4): 265-274.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1.4.032
作者姓名:刘希朝  李效顺  蒋冬梅
作者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徐州 221116;2.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3.江苏自然资源智库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基地,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74192,71704177);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CZEPK10)
摘    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黄河流域2000、2010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网格尺度和县域尺度揭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草地和耕地面积之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0%以上,2000-2018年,耕地面积减少14 243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9 410.3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2 179.8 km2。2)2000-2018年,黄河流域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值上升,蔓延度指数值下降,黄河流域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和分散化。3)2000-2018年,黄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呈上升趋势,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增加,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的面积大幅度减少,生态风险等级大多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转移。4)2000-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风险呈现空间正相关,但空间聚集程度和空间分异性减弱。网格尺度的Moran's I指数大于县域尺度,表明网格尺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更强。基于上述结果,该研究将黄河流域划分为生态风险重点管控区、严格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并提出差别化的管控建议,以期为流域管理及风险防控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遥感  模型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风险评估  黄河流域
收稿时间:2020-10-22
修稿时间:2021-02-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