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章文亭,杨鹏年,彭亮,王环波,周龙,李晴,玉素甫江 如素力 |
| |
作者单位: | 新疆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 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
| |
基金项目: | 2020年新疆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多源数据的规模化节水灌区定量分析水盐时空分异特征”(2020D01A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新疆联合基金“变化环境下干旱区湖泊流域水—生态—经济复合”(U1703341) |
| |
摘 要: | [目的]分析2005-2017年焉耆盆地平原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下水总溶解固体物TDS之间的关系,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软件对焉耆盆地平原区2005,2014,2017年的Landsat-TM/ETM和Landsat 8的CNLUCC数据进行重分类,将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大类;通过对232组地下水水样的采集和分析,借助地统计和叠加分析模块研究焉耆盆地的TDS时空分区特征。[结果]焉耆盆地平原区以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14年耕地TDS均值的含量最高为708.6 mg/L,林地TDS均值的含量最低为680.4 mg/L;2017年城镇建设用地TDS均值的含量最高为521.6 mg/L,未利用土地TDS均值的含量最低为477.4 mg/L。[结论]2017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TDS均值含量都低于2014年,是源于水域面积增加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耕地扩张的速度减缓及地下水径流积极循环带的淡化作用。
|
关 键 词: | 焉耆盆地 土地利用变化 GIS 叠加分析 TDS含量 |
收稿时间: | 2020-09-26 |
修稿时间: | 2020-11-10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