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
| |
作者姓名: | 刘庚 牛俊杰 朱炜歆 王玲 |
| |
作者单位: | 太原师范学院 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12;太原师范学院 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12;太原师范学院 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12;太原师范学院 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晋西北生态重建优势种林地土壤水分研究:以沙棘和柠条为例"(41171423),"顾及污染物向异性特征的土壤有机污染物三维空间分布预测方法研究"(41401236);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21166) |
| |
摘 要: |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进行计算。[结果]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现象,小叶杨林和柠条林在0—200cm有轻微土壤水分亏缺,小叶杨林在200—600cm深度内没有土壤水分亏缺,柠条林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油松林在0—200cm土层深度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有所降低;3种林地的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16,-0.12和0.31,油松林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另外2种林地;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以轻度和中度干层为主,油松林在浅层土壤有重度土壤干层发育。[结论]晋西北黄土丘陵区3种人工林地中,油松林土壤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
关 键 词: | 水分亏缺 人工林地 土壤水分亏缺 黄土丘陵区 |
收稿时间: | 2014-03-19 |
修稿时间: | 2014-04-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