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引用本文:卫新东, 林良国, 罗平平, 王筛妮, 杨洁, 关嘉敏. 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4): 260-269.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04.030
作者姓名:卫新东  林良国  罗平平  王筛妮  杨洁  关嘉敏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特征"(2018YFC05073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的分级分类体系与评价导则"(2019YFD1100901)
摘    要:为促进耕地多功能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基于陕西省2010、2015和2019年社会经济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耕地分等指标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各区县耕地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功能及多功能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并探究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2010 -2019年陕西省耕地生产功能整体呈现减弱趋势,且关中渭河平原区和陕南低山平坝区减弱明显;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处于低值水平,总体上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生态功能整体呈现增强趋势,除陕南低山平坝区以高值水平和较高值水平分布外,其他各耕地分等指标区由低值水平向中值水平和高值水平发展。2)陕西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以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为主,随时间变化耕地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协调向高耦合状态转变,主要体现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由失调衰退向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发展,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商洛山地丘陵区由濒临失调向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发展。3)区域本底条件和城镇化水平是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和关键驱动因素,农业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解释力增强;各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耦合协调度发展变化。研究结果为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加强耕地\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功能  耕地  因素分析  陕西省
收稿时间:2021-11-02
修稿时间:2022-01-1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