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滁菊的定植模式
引用本文:于云霞,管志勇,龚露,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张飞.滁菊的定植模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
作者姓名:于云霞  管志勇  龚露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张飞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摘    要:采用3种定植期(5月22日、6月9日、7月15日)、3种定植密度(35 cm×35 cm、40 cm×40 cm、45 cm×45 cm)、3种摘心方案(摘心1次、摘心2次、摘心3次)对滁菊进行3因素共27个处理;分别于现蕾期、盛花期测量滁菊的株高、冠幅、分枝数、茎粗、地上部茎叶鲜重,并记录花期;分批采收,统计单株产量、单株花数、枯叶数、倒伏率,并测量单花重、花直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定植期的推移,滁菊的花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7月15日定植的株型显著小于5月22日、6月9日定植的株型,5月22日、6月9日定植的株型大小差异不显著;随着定植期的推移、摘心次数的增加,枯叶数、倒伏率显著降低;各处理间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6月9日定植,定植密度为45 cm×45 cm,摘心2次的单株产量最高;6月9日定植,定植密度35 cm×35 cm,摘心2次的产量最高.

关 键 词:滁菊  定植期  定植密度  摘心次数

The planting pattern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