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 龙  陈 钊  汪 鲁  陈世波  张 鹏  曲克明  李秋芬  朱建新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青岛卓越海洋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 266400
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山东省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
摘    要:通过对养殖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实际苗种中间培育进行实验(21 d),探究了放养密度(1.50~2.25万尾/m~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放养密度为1.50~2.25万尾/m~3时,放养密度的增加会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饵料转化率。实验期间,各养殖池内水体的pH逐渐下降,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弧菌(Vibrio)浓度则在一定范围内(0.3~7.5)×10~4 CFU/ml]波动。放养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养殖水体pH下降,NH4+-N和COD浓度升高,但对水体中的弧菌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实验末期,放养密度较高的养殖池具有较高的细菌生物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6.52%~71.2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0.65%~38.23%)为各养殖池内主要细菌门类,而且弧菌属(Vibrio)(2.3%~9.4%)在各养殖池内均为优势菌属。在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逐日增加换水量对水体pH和COD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难以控制NH4+-N和亚硝酸氮(NO_2~--N)浓度的升高。

关 键 词:凡纳滨对虾  放养密度  苗种中间培育  细菌群落
收稿时间:2017/12/21 0:00:00
修稿时间:2018/1/25 0:00:00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Postlarvae
Authors:ZHANG Long  CHEN Zhao  WANG Lu  CHEN Shibo  ZHANG Peng  QU Keming  LI Qiufen and ZHU Jianxin
Abstract:
Keywords:Litopenaeus vannamei  Stocking density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of postlarvae  Bacterial commun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