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74年20个省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消长分析总结
作者单位:辽宁铁岭农学院,江苏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乌盟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    要:1974年在全国20个省110个市县范围内,从238个品种上,共鉴定635个秆锈菌标样。经鉴定结果,分离出17、21、21C_1,21C_2、21C_3、34、34C_1、34C_2等8个生理小种。出现频率:17号为0.6%,21号为2.4%,21C_1号为1.1%,21C_2号为15.4%,21C_3号为76.4%,34号为0.9%,34C_1号为2.7%,34C_2号为0.5%。21C_3号为当前的优势小种,其次为21C_2号,这一结果与1973年的消长趋势相似。通过增加徐州8号、卡捷姆和辽春5号等三个辅助鉴别品种的鉴定结果,初步认为在21、21C_1、21C_2、21C_3、34、34C_1等小种内,似存在着复杂的菌系。1974年9月3日在陕西太白高山温室附近,在自生麦上分离到34C_1,同年10月20日在内蒙老平地泉的自生麦苗上,分离到21C_3小种。自生麦苗秆锈菌的存在,可能与秆锈菌从晚熟小麦收获后过渡到秋播麦苗有关,但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实。从1974年各处采来的标样品种的标样分析结果来看,广大秋播地区的生产品种,多数对现在流行的秆锈小种区系是感染的。近几年来,虽然没有发生秆锈病的流行,但潜在的威胁是存在的。我们提醒在小麦品种改良方面要多加注意,免得在生产上造成损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