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菊花斑枯病的发生品种抗性及药剂防治
引用本文:张宝棣,黎毓干.菊花斑枯病的发生品种抗性及药剂防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4).
作者姓名:张宝棣  黎毓干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张宝棣),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黎毓干)
摘    要:菊花斑枯病(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Sacc.)在广州地区整年皆可发生,尤以5~10月温暖湿润季节发病为甚,低温干燥季节病害发生有所抑制,但无明显的越冬期。在田间病害由植株下部向上部发展,病情消长随植保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其发展快慢又受湿度和降雨量的影响,通常在降雨之后,病情会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供测的14个常见栽培菊花品种中,没有一个表现抗病的。其中发病较轻的品种为白碎和凌波仙子;发病中等偏轻的另种为世界一、虎爪黄、台黄、六月黄、黄海秋月和金波涌翠;发病中等偏重的品种为金黄、丽金、日本黄、向阳花开和蓝田碧玉;发病较重的品种为紫荷莲。 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喷施杀菌剂3~4次,并结合做好田间清洁卫生,有较好防效。单独喷施8O%敌菌丹可湿粉500倍液防效可达61.24%;混合喷施50%申基托布津乳油 80%敌菌丹可湿粉(1000:500倍液)和45%百菌清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防效分别达69%和65.22%,显示出混合喷施较单独喷施防效为优的趋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