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杂交鲟出血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姓名:杨成年  李芳  朱成科  唐征县  易子琳  韩璐璐  阳龙江  彭小倩  贺蝶  李杨  任朝颖  吕光俊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水产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2460
基金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cstc2020jscx-lyjsAX0011);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2021年度信豚-西南大学创新基金;西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摘    要:为确定重庆彭水地区杂交鲟患病死亡的原因,从患病鲟肝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CQST-2,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理化特性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进一步对患病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感染健康杂交鲟可复现与自然患病鱼类似病症;16S rRNA、gyrBrpoBcpn60基因与维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7%、99.9%、99.4%和99.8%,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在水温为(22±1)℃时,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0×105 CFU·g-1;毒力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携带ompAactaerhlyAalt等5种基因;病理组织观察发现,患病鱼肝细胞结构模糊,肝血窦扩张充血,肠绒毛坏死脱落,肌肉层充血,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增生。药敏试验表明,菌株CQST-2对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麦迪霉素、吉他霉素、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QST-2是杂交鲟的致病菌,该菌对杂交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多个器官发生病变。

关 键 词:杂交鲟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  药敏试验  
收稿时间:2021-04-29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