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产量的效益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冯伟 丁军 郭天财 谢迎新 王晨阳 朱云集 |
| |
作者单位: | 1.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2. 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顶山,467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W)和施氮量(N)对大穗型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两品种穗数及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以W2(灌两水)、W3(灌三水)和N2(225 kg/hm2)、N3(300 kg/hm2)处理较高.氮肥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豫麦66为以N2处理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而豫麦49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豫麦66灌水次数与千粒质量间呈负相关,而豫麦49的为正.两品种产量表现为W2>W3>W1(灌一水)和N2>N3或N1(150 kg/hm2)>N0(0 kg/hm2),W2N2处理为最佳水氮组合.根据水氮投入和产量结果建立产量与氮肥和灌水的回归方程,水氮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氮素效应大于水分.豫麦66表现出水氮正交互效应,而豫麦49为负.在拔节期灌一水,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90.8 kg/hm2和373.8 kg/hm2,其产量分别为5 773.2 kg/hm2和7 259.7 kg/hm2.在灌二水下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2.5 kg/hm2和325.4 kg/hm2,产量为6 055.3 kg/hm2和7 633.1 kg/hm2,继续增加灌水,由于水氮投入增加和产量降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
|
关 键 词: | 冬小麦 穗型 水氮运筹 产量 模型 |
收稿时间: | 2008-10-22 |
修稿时间: | 2008-11-08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