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玉米褐斑病发生及防治对策
引用本文:邵高峰,王金水.玉米褐斑病发生及防治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2(1):21-21.
作者姓名:邵高峰  王金水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内黄,456300
摘    要: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县本是玉米上的一种次要病害,但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玉米种植密度越来越大,造成玉米通风透光能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田间的温湿度,使田间的温湿度随密度的增大而逐年增加,加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使玉米病害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田间一般病株率5.5%,严重地块达到13%。进入7月份后,如遇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势必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玉米生长发育和植株的增高,将大大增加防治难度,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关 键 词:玉米产量  褐斑病  防治  种植密度  真菌性病害  品种抗病性  次要病害  种植品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