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 |
| |
作者姓名: | 李桂芳 杨任翔 谢福倩 梁志鑫 安娟 |
| |
作者单位: | 1. 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4;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站, 南宁 530023;3. 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
| |
基金项目: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BA138024);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7195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292) |
| |
摘 要: | 为探究降雨和土地利用对南方赤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通过天然降雨观测试验,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果园、人工草地和撂荒地)下坡面径流和侵蚀泥沙特征,探讨降雨类型及土地利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以及降雨特征参数与坡面水沙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且每月降雨量主要由一场或几场暴雨及大暴雨组成;(2)坡耕地坡面年径流量和年侵蚀量均最大,分别是果园、人工草地以及撂荒地处理下的3.4,8.0,6.0倍和340.5,1605.3,1720.3倍;(2)次降雨下,坡面径流量在年内表现为前期平稳,后期波动增加,侵蚀量表现为前期波动较大,后期变化相对平稳,且侵蚀产沙主要集中在前期;(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暴雨及大暴雨产生的径流量均占年径流量的75%以上,坡耕地、果园、人工草地以及撂荒地处理下由暴雨和大暴雨产生的侵蚀量分别占年侵蚀量的99.1%,71.8%,52.3%和51.6%;(4)降雨量和最大30min降雨强度是影响赤红壤坡面侵蚀最重要的降雨特征参数,降雨历时和植被覆盖度均显著影响果园、人工草地及撂荒地坡面径流量。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南方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特征,为区域水土保持提供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降雨 土地利用 赤红壤 土壤侵蚀 |
收稿时间: | 2019-08-2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