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滨海新围滩涂不同改良方式对土壤盐渍化调控效应及其主控因素
作者姓名:解雪峰  吴涛  沈洪运  朱明  朱丽东  濮励杰
作者单位:1.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金华 321004;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3.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751;41572345);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8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9D010007)
摘    要:土壤盐渍化是制约滨海新围滩涂围垦区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因子,严重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试验设置了对照处理(CK)、有机肥(OM)、聚丙烯酰胺+有机肥(PAM+OM)、秸秆覆盖+有机肥(SM+OM)、秸秆深埋+有机肥(BS+OM)和生物菌肥+有机肥(BM+OM)6个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改良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渍化的调控效应,明确改良过程中土壤盐渍化程度变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含盐量、钠吸附比和碱化度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移逐渐上升,而pH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移逐渐下降。与CK处理相比,PAM+OM、SM+OM、BS+OM和BM+OM措施能够显著降低0—20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pH、钠吸附比和碱化度。其中,SM+OM措施对土壤含盐量的抑制效果最好,达到68.0%~73.6%;而BM+OM措施对pH、钠吸附比和碱化度的调控效果最佳,分别降低4.5%~8.2%,61.5%~80.8%和55.5%~79.4%。主控因素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和蒸发量对表层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风速和降水量的影响则达到显著水平(P<0.05)。

关 键 词:滨海盐碱地  土壤盐渍化  主控因素  土壤改良剂
收稿时间:2019-08-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