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氮素形态比对马铃薯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志恒,皇甫丽云,许世豪,王云行,王芳,李爽,赵春波.不同氮素形态比对马铃薯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J].现代园艺,2023(3):1-2+5.
作者姓名:李志恒  皇甫丽云  许世豪  王云行  王芳  李爽  赵春波
作者单位:1.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 吉林农业大学教研基地管理处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JJKH20180668KJ);
摘    要:为探究吉林地区马铃薯氮素利用和产量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效果,采用延薯4号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铵硝(NH4+∶NO3-)比例,处理分别为:0∶100(Y1)、25∶75(Y2)、50∶50(Y3)和75∶25(Y4),分析了氮素利用差异及成熟期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随着铵硝比例的增加,马铃薯的氮素利用提高,植株生长旺盛,高比例的铵态氮增施各指标均有降低。其中铵硝比为Y2时,植株中氮素累积量、氮效率、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最高,且茎粗和叶面积及产量性状最好,而Y1表现较差。Y2处理的氮素利用与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964,排序为1。可见,铵硝比的增加会促进氮素利用,进而改善植株形态建成,提高产量。本试验铵硝比25∶75为最优处理,可作为吉林地区马铃薯氮素高效管理的参考依据。

关 键 词:马铃薯  氮素形态  氮素利用  产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