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灌溉方式对施肥时期田面水氮磷浓度及水稻生育性状影响
引用本文:牛世伟,徐嘉翼,隋世江,张鑫,叶鑫,王娜.灌溉方式对施肥时期田面水氮磷浓度及水稻生育性状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4(2):197-204.
作者姓名:牛世伟  徐嘉翼  隋世江  张鑫  叶鑫  王娜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504);;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2019020171-JH1/103-01-03);
摘    要:为探寻辽河三角洲地区稻田排水的利用方式,揭示稻田排水循环灌溉容易引起面源污染风险。通过定位定期监测灌排沟渠水体氮磷浓度变化,研究灌溉模式对施肥时期田面水氮磷浓度与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沟和排水渠水体总氮(TN)浓度于第2次达峰值(4.49 mg/L和15.61 mg/L)后下降,这与基肥泡田时期相吻合,排水渠TN和总磷(TP)浓度高于灌水沟,关键施肥时期应控制稻田水外排,以减少排水渠水体氮磷浓度。在基肥和追肥灌溉时期,施肥各处理田面水TN浓度在3 d达到峰值后下降,10 d趋于稳定,循环灌溉比常规灌溉高0.65~2.42 mg/L,田面水TN浓度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排水循环灌溉后1 d的TN浓度均高于常规灌溉,在3 d后差异不显著,排水循环灌溉与常规灌溉TP浓度差异不显著,排水循环灌溉增加了氮磷流失风险,3 d内应避免田面水外排,基肥后10 d内也是氮磷流失风险期。排水循环灌溉结合氮肥减施22%可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并提高产量,合理利用排水循环灌溉可应用于水稻生产和减少氮磷流失风险。

关 键 词:灌溉方式  田面水  氮磷流失  水稻  生育性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