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性群体的扩散路径分析——基于致病菌种类及所产毒素化学型鉴定和抗药性检出的时序性
引用本文:戴大凯,贾晓静,武东霞,侯毅平,王建新,陈长军,周明国.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性群体的扩散路径分析——基于致病菌种类及所产毒素化学型鉴定和抗药性检出的时序性[J].农药学学报,2013,15(3):279-285.
作者姓名:戴大凯  贾晓静  武东霞  侯毅平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作者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009CB118906,2012CB11400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12AA101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91,31171880);"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2BAD19B01);农业部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52,201103016).
摘    要: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中国麦区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3省和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优势群体均是F.asiaticum,而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2省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优势群体为F.graminearum,抗性菌株优势群体则为F.asiaticum。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抗多菌灵菌株F.asiaticum产生毒素的化学型为3-AcDON和NIV,并以3-AcDON为主。江苏省连续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长达20多年后才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而近年来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的山东、河南2省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历史较短,且为偶尔使用,药剂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推测山东和河南麦区出现的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可能是通过种子调运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方式从抗药性发生较早的江淮麦区流入的。

关 键 词: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毒素化学型    扩散路径
收稿时间:2013/1/28 0:00:00
修稿时间:2013/2/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农药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药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