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瘟的流行及临床与病理变化
引用本文:梁理茵.鸭瘟的流行及临床与病理变化[J].养殖技术顾问,2012(12):120.
作者姓名:梁理茵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3006
摘    要:1病原学 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中的滤过性的病毒.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初次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5~9天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天死亡.此病毒也能适应于鹅胚,但不能直接适应于鸡胚.只有在鸭胚或鹅胚中继代后,再转入鸡胚中,才能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此外病毒还能在鸭胚、鹅胚和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上生长,并可引起细胞病变,最初几代病变不明显,但继代几次后,可在接种后的24~40小时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透明度下降,胞浆颗粒增多、浓缩,细胞变圆,最后脱落.经过鸡胚或细胞连续传代到一定代次后,可减弱病毒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有免疫原性.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温热和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夏季在直接阳光照射下,9小时毒力消失;病毒在56℃环境1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在污染的禽舍内(4~20℃)可存活5天;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零下5~7℃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溶液作用30分钟亦可灭活.在零下10~20℃约经1年仍有致病力.

关 键 词:疱疹病毒  免疫原性  分泌物  鸭瘟病毒  哺乳动物  病原学  内脏器官  临床与病理  毒力  红细胞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