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
| |
作者姓名: | 周向峰 李君轶 杜浩 盖帅帅 方冬冬 危起伟 |
| |
作者单位: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223;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223;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湖北 武汉 430223 |
| |
基金项目: |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 (2017-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2799) |
| |
摘 要: |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
关 键 词: | 鱼类早期资源 环境因子 长江上游 江安段 |
收稿时间: | 2022-08-24 |
修稿时间: | 2023-01-17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