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野生型和Msp1突变体水稻减数分裂期间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分析
引用本文:周 维,赵继新,楼辰军.野生型和Msp1突变体水稻减数分裂期间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1):69-78.
作者姓名:周 维  赵继新  楼辰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国际水稻研究所;天津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天津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研究所
基金项目: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项目(CIM/2002/106)
摘    要:【目的】深入探索水稻减数分裂期间配子体发育的分子机理,大规模发掘与水稻配子体发育相关的基因,以便更有把握地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水稻配子体发育的进程。【方法】利用22KAilentcDNA芯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野生型水稻和Msp1突变体在减数分裂期间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有208个基因在野生型和Msp1突变体中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lgRatio≥0.2);对这些基因的核酸序列进行分析、GO(GeneOntology)注释以及功能预测后,将其划归为18个大类,分别涉及到GTP、DNABinding、细胞壁、激酶活性、叶绿体、减数分裂、胚珠、染色体、花粉囊、内膜、细胞分裂、泛素、转运、代谢、蛋白解、Ca2+结合、RNA结合、以及未知功能等;统计分析表明,有99个基因与染色体有关,占总数的47.60%;39个基因与内膜系统有关,占总数的18.75%;有1个基因与减数分裂紧密相关,3个基因与Ca2+结合过程有关;另外有3个基因在Msp1突变体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这3个基因很可能参与了绒粘层的发育调控。基因芯片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水稻基因AK070642特异于绒粘层,说明其参与了绒粘层的发育调控。【结论】研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将野生型水稻与其Msp1突变体在减数分裂期间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大规模对比后发现,有208个基因分别从细胞代谢、绒毡层的发育、离子转运、核酸代谢、激酶活性等方面调控水稻的减数分裂过程,为深入理解水稻减数分裂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实验支撑。

关 键 词:水稻  cDNA基因芯片  Msp1突变体  野生型  减数分裂  配子体发育
收稿时间:2008/12/1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