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杨立山,李邵宇,郑佳华,何江峰,王文琼,乌云嘎,邢佳庆,赵萌莉.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草地学报,2024(4):33-42.
作者姓名:杨立山  李邵宇  郑佳华  何江峰  王文琼  乌云嘎  邢佳庆  赵萌莉
作者单位:1.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ZD03);
摘    要: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自然恢复的不同年限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及天然草地(对照)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相对生物量、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群落生物量权衡(Trade-off)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结构由一二年生植物占主导逐渐转化为多年生植物占主导,且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不同年限弃耕地生物量均向地上权衡,随弃耕年限增加,向地上权衡幅度越来越小,天然草地则向地下权衡;土壤水分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是驱动生物量权衡的关键因素。

关 键 词:典型草原  生物量权衡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