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20年水蚀风蚀交错区小流域侵蚀及坡—沟产沙演变的粒径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马瞳宇,李谭宝,张平仓,马芹,雷泳南,孙艳萍,徐金鹏,张晓萍.近20年水蚀风蚀交错区小流域侵蚀及坡—沟产沙演变的粒径对比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4).
作者姓名:马瞳宇  李谭宝  张平仓  马芹  雷泳南  孙艳萍  徐金鹏  张晓萍
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2.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西安,710048
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摘    要: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例,分析10座小型淤地坝年淤积沙量、产沙地层出露分布及其土壤粒径,基于“侵蚀—沉积”相关原理和粒径对比分析,探讨了近20年来该流域坡—沟侵蚀关系的演变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1992到2010年,该流域侵蚀模数由150 t/(hm2·a)减少到31.01 t/(hm2·a),减少幅度达80%.马兰黄土、离石黄土等各侵蚀产沙地层的侵蚀模数均大幅下降约80%.近20年前后,流域坡面和沟道侵蚀量分别由78.70,298.25 t/(hm2·a)减至21.23,50.74 t/(hm2·a).坡—沟侵蚀量相对比例由3.5∶6.5改变为4.6∶5.4.植被改善显著削弱了流域坡面的土壤侵蚀以及径流下沟对沟道侵蚀的增沙效应.

关 键 词:侵蚀量  坡—沟侵蚀比例  粒径对比分析  产沙地层  小流域  水蚀风蚀交错区

Trend of Erosion and It's Rate of Slope-gully in Small Watershed of Water-wind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ver Last 20 years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Abstract:
Keywords:erosion amount  relationship of slope and gully erosion  equivalent soil-particle-size model  outcrop soil stratums  small watershed  water-wind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