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姚冲  黄少燕  查轩  李守中  陈世发  白永会  张婧  常松涛  毛兰花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7YFC0505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强度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2014BAD15B02)
摘    要: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究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低效林改造(R1)、乔灌草结构(R2)、自然恢复(R3)和对照(DZ)样地,设计1.5mm/min雨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入渗率等特征。结果表明:(1)3种恢复方式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R2R1R3,且R1、R2样地初始产流时间随治理年限的增加而延长;(2)3种恢复方式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均表现出R3R1R2,且R1、R2样地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随治理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3)同一恢复年限,3种恢复方式初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流减沙效益均表现出R2R1R3;(4)3种恢复方式,恢复年限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表现为R1R2R3;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成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典型红壤区不同治理方式的侵蚀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为典型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典型红壤区  产流产沙  恢复年限  入渗率
收稿时间:2018-04-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