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
作者姓名:崔杨林  董斌  位慧敏  徐文瑞  杨斐  彭亮  方磊  王裕婷
作者单位:1.安徽农业大学 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7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1101,41401022);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计划(2015ZCQ-LX-01)
摘    要:  目的  尺度的合理确定是景观格局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研究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计算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2017年安徽省宿松县的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从类型和景观水平分析了各个景观指数在20~5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选取适宜的粒度范围;通过拟合函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结合景观面积损失精度评价模型确定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最适宜空间粒度值。  结果  景观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粒度效应性,其中大部分景观指数的可预测性强,但景观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Simpson多样性、Simpson均匀度指数对空间粒度响应不敏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曲线可分为单调递减、单调递增、无变化、复杂变化4种类型;景观指数的拐点主要集中在70和200 m;在景观水平下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曲线拟合后的函数主要为幂函数,且拟合程度高。  结论  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适宜粒度为100~110 m,最佳粒度为100 m。图3表1参27

关 键 词:景观生态学   景观指数   粒度效应   地理国情   斑块   宿松县
收稿时间:2019-08-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