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研究
引用本文:董慧雪,陈倩,郭晓江,王际睿.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4(7):1237-1254.
作者姓名:董慧雪  陈倩  郭晓江  王际睿
作者单位:1.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3.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4.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1810,32301837,U22A2047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12000);;四川省科技计划(2023NSFSC0217,2021YFH0077);
摘    要:穗发芽是禾本科作物籽粒在收获前于高湿环境下的穗上发芽现象,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种子休眠水平是影响小麦穗发芽抗性的主要因素,而往往驯化作物的籽粒休眠水平低,导致栽培小麦普遍比其野生祖先种更易发生穗发芽。小麦穗发芽主要受外源环境(温度、湿度等)和内源植物激素(GAs、ABA、IAA、MeJA、ET、BR)的调控。已鉴定出一批抗穗发芽材料,并克隆了一系列调控穗发芽抗性的关键基因,如PM19、MFT、MKK3、Myb10-3D、Vp1等。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人工合成小麦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创制了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本文综述了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机制及抗性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未来仍需继续挖掘关键穗发芽抗性基因,以生物育种的方法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

关 键 词:小麦  穗发芽  种子休眠  激素  育种改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