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水势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褚鹏飞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
| |
作者单位: | 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东泰安 271018;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498);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1-19)资助 |
| |
摘 要: | 2007-2009年小麦生长季, 以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 利用测墒补灌技术确定灌水量, 研究高肥力条件下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5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及其水分来源、旗叶水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深松+条旋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成熟期60~200 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其他处理, 表明深松促进了小麦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最高, 其降水量和灌水量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最低。深松+条旋耕处理在6:00~18:00的旗叶水势、8:00~14:00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高于条旋耕处理, 表明深松有利于小麦旗叶在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 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间的规律与其一致。深松+条旋耕处理在2个生长季的籽粒产量分别为9 516.48和8 957.92 kg hm−2, 与深松+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 翻耕处理次之, 条旋耕和旋耕处理低于上述处理。深松+条旋耕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深松+旋耕处理次之, 条旋耕和旋耕处理低于翻耕处理。本试验条件下, 深松+条旋耕是兼顾高产节水高效的耕作方式。
|
关 键 词: | 小麦 耕作方式 水势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水分利用效率 |
收稿时间: | 2011-11-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