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5-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
引用本文:丁学谦, 吴群, 文高辉, 张超. 2005-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15): 258-266.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1.15.031
作者姓名:丁学谦  吴群  文高辉  张超
作者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2.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3.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19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J5039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Q097);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9K062)
摘    要:洞庭湖平原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严重的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揭示洞庭湖平原近10余年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可为洞庭湖平原下一步科学防治耕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洞庭湖平原湖南省部分的21个区(县、市)为实例,利用清单分析法构建农田化肥、人畜排泄物和农田固废3类污染单元,测算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3类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运用空间分析、重心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研究2005-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轨迹迁移变化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从时序上看,2005-2019年间3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COD排放强度等级分布更为集中,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程度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格局;2)从重心模型分析来看,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更显著,并且重心移动速度呈现阶段变化;3)从冷热点分析来看,3类污染物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性显著,COD最为明显,TP次之,TN最小,热点区域大多分布于洞庭湖平原东部,冷点区域大多分布于洞庭湖平原中部。研究说明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情况有所好转,并且各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程度和治理都具有差异性,为今后因地制宜地治理耕地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关 键 词:农业  耕地  污染  清单分析法  重心模型  冷热点分析  时空演变  洞庭湖平原
收稿时间:2021-04-29
修稿时间:2021-07-2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