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杨余山.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8):87-89.
作者姓名:杨余山
作者单位:云南省兽医防疫总站,昆明,650051
摘    要: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uckling)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疾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新鸭疫、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在临床上主要以头颈歪斜、腿翅瘫软、共济失调、眼鼻有分泌物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胸膜炎或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本病于1904年最早由Riemer报道了鹅发生此病,当时称之为“鹅渗出性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于1932年首先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rt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称之为“新鸭病”。1955年Dougherty对本病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发现“浆膜炎”是很重要的病理特征,故命名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关 键 词:鸭传染性浆膜炎  病原  临床症状  血清型  分类地位  培养特性  生化特性  RA  特异性  流行病学  病理变化  临床诊断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