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比马棉雄性不育突变体Ms_(12)的遗传
引用本文:E.L.Turcotte ,Carl V.Feaster ,戴日春.美国比马棉雄性不育突变体Ms_(12)的遗传[J].江西棉花,1986(4).
作者姓名:E.L.Turcotte  Carl V.Feaster  戴日春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
摘    要:1976年在大田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美国比马棉植株。棉花雄性不育作为标志性状和在人工杂交中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是很有用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基因控制的比马棉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和检测比马棉雄性不育基因与其它突变体基因之间的可能连系。比马棉雄性不育株和正常的雄性可育“比马S-5”植株之间进行杂交,产生了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的F_1 植株,其比例为1∶1。F_1 不育株与比马S-5杂交的BC_1 后代符合1不育∶1可育的比例。F_1 可育株与比马S-5杂交只产生可育的后代。这些资料证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该性状定名为雄性不育12,基因符号为Ms_(12)。连锁测验证明Ms_(12)与23个棉属突变体基因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本文还讨论了Ms_(12)与其它遗传的雄性不育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