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量化分析-- 以黑河干流中游为例
作者姓名:王娟  吴普特  王玉宝  赵西宁  宋健峰  黄俊
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杨凌7121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杨凌712100;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杨凌712100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29B09),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计划(B1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039),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支持项目(2010KJXX-04)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104030618)资助
摘    要:通过探究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接受意愿,提出合理性对策以确保其顺利实施,从而提高作物群体用水效率,保障未来干旱缺水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基于黑河流域中游3个灌区200位农户的调查问卷及入户访谈所取得的具体调查资料,分别运用Logistic回归中的Enter法和Backwardcond itional法分析农户对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的意愿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接受率与农户文化程度、劳动力人口数、耕地面积、兼业程度、政府是否参与、农户节水意识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农户年龄、上一季种植作物种类数、商业化程度、农户风险意识等其他因素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接受率的关键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为:年龄>政府是否参与>农户节水意识>兼业程度>农户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其中年龄和政府是否参与2个变量的显著水平分别达到0.002和0.044。此外还构建了关键因素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接受率的概率关系式。从拟合效果来看,模型拟合值与观测值的吻合度高达78%,说明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依靠示范户带动整体、加强宣传培训及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惠农经济补偿、重视政府导向地位等措施,可保证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关 键 词:节水型农业  种植结构调整  参与式调查  Logistic模型  农户意愿  黑河干流中游
收稿时间:2012-01-11
修稿时间:2012-03-2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