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农业与能源资源消费的岩溶山区碳排放效应研究
引用本文:邵技新.基于农业与能源资源消费的岩溶山区碳排放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232-236.
作者姓名:邵技新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阳550018;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550018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南山丘区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J25B09); 贵州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课题“贵州喀斯特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2010]4001);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驱动因子及生态效应研究”(黔科合J字[2009]2030号); 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黔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黔科合S字[2010]3015、黔科合S字[2007]1020); 贵州师范学院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专项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黔省专合字[2007]89号)
摘    要:岩溶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准确评估岩溶山区农业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对区域碳汇核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考已有研究,借助生态足迹的理论,将资源消费转化为土地面积,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转换系数,间接计算毕节地区2008年资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果表明:(1)2008年毕节地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农作物)产生的总的碳排放为535960.68 t,人均碳排放量0.0643 t/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0.1996 t/km2;能源消费碳排放中,标准煤消费、天然气消费、油料消费碳排放分别为30058347.94 t、1707.766204 t、18956.56547 t,人均碳排放量分别为3.6046 t/人、0.0002 t/人、0.0023 t/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分别为11.1937 t/km2、0.0006 t/km2、0.0071 t/km2;(2)毕节地区主要是以煤炭消费的碳排放为主,煤炭消费碳排放在能源消费碳排放中占99.9%;(3)毕节地区的碳汇(固碳)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加剧,森林覆盖率较低,其次是岩溶背景所致。探讨典型岩溶地区基于资源消费的碳排放,可以完善中国碳排放理论,也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调控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遗传转化  遗传转化  
收稿时间:5/3/2012 12:00:00 AM
修稿时间:6/5/2012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