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穿孔艾美耳球虫浙江分离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    要:兔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家兔养殖业的重要传染性寄生虫病,目前,世界公认的兔球虫种类有11种,其中,穿孔艾美耳球虫(Eimeria perforans)在我国兔群的感染率最高,为35.2%;然而,国内尚未有关于其分离株致病性和免疫性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单卵囊显微挑选和无球虫兔体内传代技术,从浙江地区分离获得了1株穿孔艾美耳球虫,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浙江分离株与欧洲分离株在18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9.2%以上,且在进化树上自成一小亚枝。最后,通过动物试验对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如下:以5×10~2(Ⅰ组),5×10~3(Ⅱ组),5×10~4(Ⅲ组)和5×10~5(Ⅳ组)个孢子化卵囊感染无球虫兔,在感染后4~6 d,各感染组均出现饮水、食料和排粪量明显减少,以及粪便形态干小的临床症状,其中,第Ⅲ组中的2只兔在接种后12 d出现腹泻,并在之后第13天死亡1只,死亡兔剖检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弥散性出血点;在感染后6~12 d,各感染组兔平均体质量数值上略小于不感染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染后5~13 d,第Ⅰ~Ⅳ组兔的平均排卵囊总量分别为(3.65×10~7±1.86×10~6)/只、(9.92×10~7±3.60×10~6)/只、(4.89×10~7±4.49×10~6)/只和(3.93×10~7±1.56×10~6)/只,以第Ⅱ组兔的平均排卵囊量最大,排卵囊期持续2周以上,有2个排卵囊高峰,高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第7和10~11天;免疫原性试验结果如下:第Ⅰ~Ⅴ组兔在感染接种后第14天攻毒,攻毒剂量为1×10~6个孢子化卵囊/只,攻毒后第4~6天,第Ⅲ、Ⅳ组和攻毒对照组(Ⅴ组)出现拉稀症状,其中,第Ⅲ组兔分别在攻毒后第6和7天死亡1只,攻毒后死亡率为50%;攻毒后,除第Ⅲ组外,各组兔平均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攻毒后第5~10天,第Ⅰ~Ⅴ组兔的平均排卵囊总量分别为(3.88×10~5±2.10×10~5)/只、(8.00×10~5±2.83×10~5)/只、(1.89×10~5±2.25×10~4)/只、(3.36×10~5±7.46×10~4)/只和(1.77×10~6±6.34×10~5)/只,相对于攻毒对照组,第Ⅰ~Ⅳ组兔的卵囊减少排出比率分别为78.0%,54.7%,89.3%和81.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穿孔艾美耳球虫浙江分离株为致病性毒株,可导致试验兔拉稀和死亡,但免疫原性不强。

关 键 词:穿孔艾美耳球虫  致病性  免疫原性

Study on path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Eimeria perforans isolated from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