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田宝星  于敏  李浩然  殷世平  李宇光  纪仰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态系,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2016 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基于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的哈尔滨大气环境监测评价技术研究” (2016SYIAE10);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基于FY-3 的通用特征空间旱情监测与评价技术应用”(CMAGJ2015M18);黑龙江省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卫星遥感通用特征空间技术的黑龙江省农区干旱监测研究”(D201414);黑龙江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卫星遥感技术 的黑龙江省农情监测及产量趋势估算技术研究”(HQZD2015017)、“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发育期气象指标验证及应用”(HQ2016014)、“大兴安岭野生蓝 莓生长气候条件分析”(HQ2016015)。
摘    要:[目的]为了解近44年来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971—2014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春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结合低温指数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春季低温指数呈减少趋势,1980s升温以来,低温指数明显减少;2010s极端气温的升高,低温指数明显增加。春季低温指数第1特征向量呈现一致的正变化,东南部等值线密集,由于热量条件变化多,低温指数变化较快;第2特征向量南部和西部地区为负值,其他地区为正值,时间系数正值(负值)的年份里,特征向量正值的区域低温指数增加(减少),特征向量负值的区域低温指数减少(增加)。各站点春季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1970s以来各年代呈升高的趋势,2010s有所下降且年际波动加大,春季低温指数相反。低温指数是气温的一种表现形式。春季低温指数与气温、玉米和水稻单产负相关,春季气温升高1 ℃,低温指数减少3.0 d;低温指数增加1 d,玉米和水稻产量分别下降2.67%和2.54%,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将会造成减产幅度加大。[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区域尺度内研究低温冷害提供基础方法,而且对进一步科学制定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农作物种植北界北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原植物  比较形态学  植物分类学  
收稿时间:2017-06-16
修稿时间:2017-10-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