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山西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异
作者姓名:王誉陶  毕玉婷  王倩  郝海超  徐满厚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青年基金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多样性的空间分异”(2016021136);山西省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项目“吕梁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多样性及对气候变暖响应”(2016169);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山西省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 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以吕梁山区为例”(晋教研[2016] 4 号);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草本植物生物量的海拔梯度 格局”(2017374);太原师范学院“1331 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吕梁山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重点创新团队”和“连片特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重点实验 室”(院办字[2017]34 号)。
摘    要:为加强对山西亚高山草甸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防止草甸退化,本研究以北部的五台山、中部的吕梁山、南部的中条山为研究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草甸物种多样性调查,探讨山西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随经度、纬度、海拔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草甸物种多样性呈现中等经度高值、中低经度低值、中低纬度低值的分布格局,其中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随经纬度具显著差异(P<0.05),Pielou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Shannon指数随经度差异显著(P<0.05)而随纬度差异不显著(P>0.05)。(2)在垂直方向上,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呈现中海拔高值、高海拔低值的分布格局(P<0.05),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海拔升高趋于减小(P>0.05)。因此,山西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的空间分异规律。

关 键 词: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B-box型锌指蛋白  BnSTO  表达  非生物逆境  
收稿时间:2018-02-03
修稿时间:2018-05-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