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亚湾核电临近海域中国毛虾声学探测分析
作者姓名:曾雷  陈国宝  王腾  杨炳忠  于杰  廖秀丽  黄洪辉
作者单位: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0;2.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0;4.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东 广州 5103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407501);农业部财政项目(640).
摘    要:于2019年1月11―14日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临近海域尝试采用声学探测技术,同时辅以拖网调查与水下视频观测的方法,对该海域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的空间分布特征、定向迁移聚集规律和种群资源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大亚湾核电基地典型冷源致灾生物中国毛虾的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提供新的思路。调查发现,拖网渔获物中中国毛虾所占比重在99%以上,仅有数量极少的水母和鱼类。19:00―07:00的声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不同时段中国毛虾海里面积反向散射系数(NASC)波动较大(0.56~170.30m~2/nmile~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2:30―22:40时段。垂直空间分布上,中国毛虾主要集群分布于水深5.2~7.2m的中下层水域,在22:50―00:10期间有明显向底层迁移的趋势。水平空间分布上,中国毛虾生物量密度由湾内至湾口断面逐渐增大。结合不同时段中国毛虾资源动态规律与水下视频观测结果,调查海域中国毛虾很可能在19:00―23:00期间向湾内迁移,23:00之后向湾口迁移。综上分析可知,声学评估方法较传统的渔业调查手段具有生态、高效、时空分辨率高、能提供实时监测数据等诸多优点,更能满足大亚湾核电站冷源生物安全预警与应急防控的现实需求。

关 键 词:大亚湾核电站  中国毛虾  资源动态  空间分布  声学评估
修稿时间:2019-11-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