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
作者姓名:姜晓东  成永旭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作者单位:1.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2.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7;3.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辽宁 盘锦 124200;4.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5.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心, 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c2018YFD0900103;2018YFD0900603);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CARS-48);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科研项目(A1-2801-18-1003);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项目(D-8006-16-0088).
摘    要:为鉴别不同地理种群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长江、黄河、辽河、瓯江、闽江及图们江中野生中华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中华绒螯蟹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 6 种群中华绒螯蟹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1)主成分散点图显示各群体之间虽有部分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各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 80%~96%,存在一定的错判风险;(4)聚类分析将 6 群体中华绒螯蟹聚为两支,其中长江、黄河、瓯江和闽江个体被聚为一支,辽河和图们江个体被聚为另外一支。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是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的有效手段,但仍需要结合传统形态学测量方及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辅助证实。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几何形态学  地标点法  群体识别
修稿时间:2019-11-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