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蓄引水模式改善环渤海棉田水盐运移提高棉花产量 |
| |
引用本文: | 冯国艺, 祁虹, 张谦, 雷晓鹏, 梁青龙, 王树林, 王燕, 董明, 刘旭, 杜海英, 林永增. 池-田蓄引水模式改善环渤海棉田水盐运移提高棉花产量[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12): 80-89.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0.12.010 |
| |
作者姓名: | 冯国艺 祁虹 张谦 雷晓鹏 梁青龙 王树林 王燕 董明 刘旭 杜海英 林永增 |
| |
作者单位: |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半干旱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石家庄05005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38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5301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2-7-1) |
| |
摘 要: | 为探明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下棉田水盐运移规律对棉花生产的影响,2017和2018年4-10月对未改造棉田(CK)及模式中的台田(A)、浅层地下水抽提棉田(B)、抑盐排涝棉田(C)进行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棉花光合指标、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式中棉田0~80 cm土层盐分和pH值显著降低,A和B棉田盐分降至3.0 g/kg左右,pH值低于8.0;C棉田盐分低于5.0 g/kg,7-8月pH值低于8.0。A棉田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最低,滴灌条件下棉花光合性能长期保持高值,光合物质积累的直线增长持续时间和活跃期最长,籽棉产量超过3 500 kg/hm2。B棉田水分0~40 cm土层高于20%,光合性能高值较长,籽棉产量超过3 000 kg/hm2。C棉花7-8月光合性能明显提高,籽棉产量超过2 500 kg/hm2。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显著改善棉田水盐运移,有利于棉花生产,从而提高产量。研究可为高效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科学模式和理论基础。
|
关 键 词: | 土壤水分 棉花 光合作用 滨海盐碱地 水盐运移 \ |
收稿时间: | 2020-03-11 |
修稿时间: | 2020-06-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