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甲河流域水体溶解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吴红宝 秦晓波 吕成文 李玉娥 廖育林 万运帆 高清竹 李勇 |
| |
作者单位: |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3.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4.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5129);国家973计划专项(2012CB417106) |
| |
摘 要: | 以亚热带脱甲河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对脱甲河水系4级河段(S1、S2、S3和S4)溶解有机碳(DOC)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1年周期(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的连续观测,并初步探讨了DOC浓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脱甲河DOC浓度范围在0.46~9.54 mg·L~(-1)之间,均值为3.09±0.01 mg·L~(-1);在季节变化上,DOC浓度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在空间分布上各级河段DOC浓度随河流级别的增加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1.36±0.07)~(4.25±0.21)mg·L~(-1),4级河段间DOC浓度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表明外源输入可能是不同河段DOC浓度变异的主要原因;DOC浓度与河水溶存二氧化碳(CO_2)浓度、盐度、温度、溶解总固体(TDS)及电导率(E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pH值变化无显著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强度的水体理化性质及外源输入是造成DOC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供亚热带其他农业小流域水系DOC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参考。
|
关 键 词: | 溶解性有机碳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脱甲河 |
收稿时间: | 2016-04-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