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模式对山西旱塬区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史丽娟 白文斌 李光 张建华 |
| |
作者单位: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重点项目“高粱-玉米轮作系统作物生长和产量对长期施肥的响应”(ygg164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外源 硒对酿造高粱硒积累及品质的影响”(YGG17012)。 |
| |
摘 要: | 旨在探讨耕作方式对山西旱塬区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传统耕作、免耕、秋旋耕、秋深松、秋深耕+旋耕和春深耕+旋耕6 种耕作模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播前土壤蓄水量和耗水量均以秋深耕+旋耕模式最高。与传统耕作和免耕模式相比,秋深耕+旋耕模式显著提高高粱产量,增产幅度分别47%和36.7%;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达36.8%和25.5%;显著增加千粒重,增加幅度分别达16.5%和14.0%;显著增加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达22.2%和28.2%;显著增长高粱穗长,增长幅度分别达19.0%和21.2%。秋深耕+旋耕模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模式,可作为山西旱塬区高粱生产适宜的耕作模式。
|
关 键 词: | 藏北高原 藏北高原 主要气象要素 变化趋势 周期变化 |
收稿时间: | 2017-12-05 |
修稿时间: | 2018-03-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