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刘蓉 苏志珠 马义娟 梁爱民 王国玲 杨雄兵 |
| |
作者单位: | 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山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山西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0500805);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晋西北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2018SY101);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晋西北砂黄土粒度特征及风蚀研究”(SYYJSJC-1718) |
| |
摘 要: | [目的]对晋西北沙化土地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合理利用土地和有效防控风蚀沙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撂荒地、玉米地、人工林地、裸地4种地类0—20cm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类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各地类易蚀颗粒进行提取。[结果](1)晋西北沙化土地区的土壤粒度组成均以极细砂(0.125~0.063mm)、粉砂(0.063~0.002mm)为主,含量占总粒级的70%以上。(2)不同地类中,撂荒地、玉米地和人工林地均以粉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分别为52.86%,48.81%和43.52%,裸地以极细砂为优势粒级,其含量为45.64%。(3)撂荒地的易蚀颗粒(0.25~0.056mm)最少,为47.18%,其次为玉米地(49.67%),这Ⅱ种地类的可蚀性均为中等,裸地的易蚀颗粒最多(68.80%),人工林地(55.83%)次之,可蚀性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颗粒的级配特征,使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可蚀程度存在差异。裸地是该区今后土壤风蚀防控的重点地类,应采取地表覆盖等保护措施以降低风蚀程度。
|
关 键 词: | 沙化土地 粒度特征 可蚀性 晋西北 |
收稿时间: | 2017-12-27 |
修稿时间: | 2018-06-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