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酶/硝化抑制剂双控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变化特征 |
| |
引用本文: | 唐贤,陆太伟,黄晶,张旭博,高菊生,孙楠,徐明岗. 脲酶/硝化抑制剂双控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变化特征[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0(6): 30-37 |
| |
作者姓名: | 唐贤 陆太伟 黄晶 张旭博 高菊生 孙楠 徐明岗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118;3.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湖南祁阳426182;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38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2017LM06)。 |
| |
摘 要: | 以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设置大田试验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U)、氮肥配施0. 5%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与1%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U+N/D)、氮肥配施1%NBPT与2%DMPP [U+2 (N/D)],研究4种施肥组合下双季稻土壤脲酶、土壤NH+4-N、田面水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和U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在施肥后第1~15 d,土壤脲酶活性、土壤NH+4-N、田面水NH+4-N含量增加,田面水NO-3-N含量无显著变化。与U+2 (N/D)处理相比,早稻中U+N/D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0. 03~0. 70 mg·g-1,土壤NH+4-N含量显著增加了19. 11~61. 44 mg·kg-1,田面水NH+4-N含量显著增加了34. 48~40. 70 mg·L-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H+4-N与土壤脲酶、田面水NH+4-N均呈显著负相关,田面水NH+4-N与土壤脲酶、田面水NO-3-N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综上,与其他处理相比,U+N/D处理是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NH+4-N和田面水NH+4-N含量的最优处理,合理配施尿素及0. 5%脲酶抑制剂NBPT和1%硝化抑制剂DMPP能够显著提高NH+4-N供水稻吸收,减少氮素损失。
|
关 键 词: | 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红壤性水稻土;脲酶;氮素变化 |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changing in red paddy soil under different ratios of NBPT and DMPP to ure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red paddy soil urease nitrogen changing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