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良处理对梅州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大豆根瘤菌多样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刘明骞 张新鑫 马佳慧 李其斌 陈丽君 周玮 马玲 陈晓阳 |
| |
作者单位: |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广东广州501642;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01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01642;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农事训练中心),广东广州,501642;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01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01642;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01642 |
| |
基金项目: | 中央财政林业示范推广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
| |
摘 要: | 为评价梅州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大豆根瘤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nif H-PCR-DGGE技术对不同土壤改良处理条件下大豆根瘤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壤改良处理的DGGE图谱条带数目不等,位置各异,说明梅州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大豆的根瘤菌群落结构受改良措施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其中T4处理(有机肥+生物炭+钝化剂)的条带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该处理对增加大豆根瘤菌的多样性效果最好,可作为以后土壤改良的参考依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处理可分为4个类群,CK单独为一个类群,T1(有机肥)、T2(有机肥+生物炭)为一个类群,T4(有机肥+生物炭+钝化剂)和T5(有机肥+菌剂+蚯蚓)为一个类群,T3(有机肥+钝化剂)和T6(有机肥+菌剂+蚯蚓+生物炭+钝化剂)为一个类群。生物炭与钝化剂组合处理、菌剂与蚯蚓的组合处理对增加大豆根瘤内根瘤菌的多样性效果较显著。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在梅州黄畲地区稀土采矿迹地,大豆主要与慢生根瘤菌属菌株共生结瘤,也可与中华根瘤菌属菌株共生。大豆根瘤内根瘤菌的多样性与土壤镉含量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氮、磷等营养指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说明根瘤菌可能在提高大豆耐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关 键 词: | 大豆 离子型稀土矿 根瘤菌 DGGE 多样性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