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北京郊区砂土持水力和氮淋溶特性影响的土柱模拟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燕 庞卓 贾月 王庆海 刘文菊 谢祖彬 郑瑞伦 |
| |
作者单位: |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97;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97;3.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071001;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01336);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5000020060G141);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6);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D151100005915002) |
| |
摘 要: | 为探讨生物炭对北京郊区砂土持水力和氮素淋溶特性的影响,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深度(0~90 cm)北京郊区沙化地土壤(砂土),模拟田间容重和含水量填装土柱,将生物炭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0.5%、1%、2%和4%施入0~20 cm土层,依据常规施氮肥量(0.56 t N·hm-2)和年平均降雨量(616.6 mm)施肥和滴灌,开展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在9次淋溶后,水和总氮的累积淋失量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与不加炭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减小41.3%和22.7%。添加生物炭增加了0~20 cm土层总氮含量,最高显著增加158%(P0.05)。淋溶结束后加炭处理土柱土壤中的无机氮总量比不加炭处理高19.5%~91.9%。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减小可溶性有机碳的淋失,比不加炭处理最高减小22.8%。淋溶液pH值和电导率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在9次淋溶过程中,生物炭添加量越大,0~20 cm土层土壤持水量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淋失量与淋溶液淋失体积显著正相关(r=0.978,P0.01),而与淋溶液中的总氮浓度无正相关关系。生物炭主要通过提高京郊砂土的持水能力,减缓水和氮素向下淋溶的速度,从而减小水和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
关 键 词: | 生物炭 沙化 砂土 氮淋溶 持水量 |
收稿时间: | 2017-01-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