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水氮耦合对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 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陈慧  黄振江  王冀川  潘雪娇  张迪  徐雅丽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滴灌小麦水分高效利用原理与调控机理研究”(31260303);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滴灌小麦群体质量调控效应与高产途径研究”(TDZKGG201702);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三年行动专项“南疆粮食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AA002);塔里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滴灌水氮运筹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TDGRI201602)
摘    要:【目的】 研究南疆滴灌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特征,为揭示滴灌冬小麦氮素高效利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以新冬22号为材料,开展水氮裂区设计试验,滴施纯氮为主区,设N1(138 kg/hm2)、N2(207 kg/hm2)、N3(276 kg/hm2)和N0(对照,不施氮肥)4个水平;滴水量为副区,在统一冬灌900 m3/hm2的基础上,起身期以后设W1(1 800 m3/hm2)、W2(3 150 m3/hm2)、W3(4 500 m3/hm2)3个滴灌水平,共12个处理。【结果】 (1)适当增加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其中N3W2、N3W3、N2W2和N2W3处理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开花前是氮素积累量的主要时期,其平均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78.28%,拔节-扬花期是氮素吸收速率高峰期,并以N3W2、N2W3和N2W2处理最高,分别达6.38、5.81和5.01 kg/(hm2·d)。(3)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及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鞘>颖壳+穗轴;N3W2和N2W3处理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58.34和147.49 kg/hm2;N3W2、N2W2和N2W3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15.73%、15.41%和14.18%及1 475.94、1 256.97和1 217.78 kg/hm2。(4)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氮耦合效应,N3W2、N2W3和N2W2处理的产量较高,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结论】 207~276 kg/hm2的施氮量和3 150~4 500 m3/hm2的春季滴水量是该地区较合适的水氮供应范围,当施氮量为275.08 kg/hm2和滴水量为4 457.89 m3/hm2包括冬灌900 m3/hm2时,产量可达最大为8 558.73 kg/hm2

关 键 词:冬小麦  水氮耦合  滴灌  氮素吸收与运转  产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新疆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新疆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