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武威县平川灌区小麦套种草木樨固氮作用的研究
引用本文:骆大德,谭东南,王月华,华珠兰.武威县平川灌区小麦套种草木樨固氮作用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4(Z2).
作者姓名:骆大德  谭东南  王月华  华珠兰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土化系,甘肃农业大学土化系,甘肃农业大学土化系,甘肃农业大学土化系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武威平川灌区土壤肥沃、生产水平较高的三年三区轮作中,麦田套种草木樨的固氮作用。从微生物形态学入手,采用大田调查,室内分析及气相色谱验证的方法,结果得到:在该地区由于土壤肥力较高,套种的草木樨仅在第二年蕾期至开花初期,固氮指数在0.5以上,有较强的固氮作用,除此外,固氮指数均在0.5以下,表明固氮力较弱。本试验还对草木樨固氮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草木樨结瘤固氮作用与作物生育阶段、群体密度、光照以及土壤条件(包括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含量)有关。人工接种相应的根瘤茵剂,对草木樨的结瘤固氮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