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引用本文:周晓梦,季相山.“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5):206-212.
作者姓名:周晓梦  季相山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学系,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学系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利用项目“沿黄低洼重盐碱地生态开发研究”(没有编号);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创新团队“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产业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SDAIT-15-011-02),“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产业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SDAIT-15-011-09);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青虾速生抗逆功能基因的发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没有编号)
摘    要:“上棉下渔”、“上粮下渔”盐碱地开发模式始于20 年前。近几年来随着养虾效益的提高,在山东博兴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上棉下渔”模式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可以为下一步大力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博兴县选择3 个取样点,分别为未经开发的盐碱土,通过“上棉下渔”模式改良2 年和20 年后的台田土。为减少取样点土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的这3 个取样点都相距在10 km以内;每个取样点在5 个土层取样,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对3 个取样点不同土层的土壤总盐度、碱度、pH 值、有机质及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2 年后,脱盐率达到59.7%,开发20 年之后,脱盐率达到90.3%;开发2 年后,土壤碱度变化不大,20 年后,土壤碱度由最初的2.004×10-3 mol/L 下降到0.6311×10-3 mol/L,说明土壤碱度改良难度较大;随着开发年数的增加,各土层pH值都较未开发时有所下降,逐渐接近中性;开发20 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58%;在0~20 cm土层,开发2 年之后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是未开发的12.73 倍。总体上来看,“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上棉下渔”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关 键 词:玉米  玉米  密度  产量  ‘郑单958’  ‘隆平206’  ‘鲁单981’  
收稿时间:2015/4/17 0:00:00
修稿时间:2015/7/1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