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海区海洋捕捞现状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韦朋 王雪辉 马胜伟 周艳波 黄应邦 苏莹佳 吴洽儿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 |
| |
基金项目: | 农业农村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171721301124112041-01,171721301124112041-02);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开放基金课题(LOF 2018-05) |
| |
摘 要: |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
关 键 词: | 南海区 海洋捕捞 渔船 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8-09-03 |
修稿时间: | 2019-04-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