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效果及机理 |
| |
作者姓名: | 张饮江 张筱 程梦雨 钟国防 赵志淼 |
| |
作者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 201306;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 201306;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 201306;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 |
| |
基金项目: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5003);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A2-0203-00-10035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8005-18-0068-1/2);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A1-2053-18-000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803811) |
| |
摘 要: | 滨海养殖废水对河口及近海水质有影响,造成潜在水华和赤潮问题。利用具有生态化、高处理效果的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处理效果,确定最耐受盐胁迫浓度。利用污染物去除效率、微生物数量、微生物代谢功能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阐述净化机理。研究表明:(1)人工湿地可有效处理滨海养殖水,当HRT=3 d时,人工湿地COD和NH_3-N去除效果佳,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2)在不同盐胁迫浓度条件下,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最耐受盐胁迫浓度为1%,COD和NH_3-N去除效果改善明显(P0.05),分别为93.3%和77.12%。(3)人工湿地净化滨海养殖水的主要路径是硝化-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细菌在1%盐浓度胁迫下仍可正常发挥作用,盐度耐受力较好,且在盐度影响下微生物利用碳源类型趋于多样化。人工湿地可作为滨海养殖水的生态化处理技术,缓解滨海水域的潜在富营养化问题。
|
关 键 词: | 人工湿地 养殖水 机理研究 BIOLOG 主成分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8-04-22 |
修稿时间: | 2019-05-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