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施用外源物对尾矿土壤种植胡枝子修复效应初探
作者姓名:孙清斌  尹春芹  邓金锋  刘先利  黄杰勋
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081220122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CFC1089),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D20154401),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6ACA176),湖北省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104,2014102)和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3cx30)资助。
摘    要:采用土培试验在两种尾矿土壤(废弃地和尾矿渣土)上种植耐性不同的两个胡枝子品种,通过添加客土、锯末,调控有机肥或无机肥等外源物,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胡枝子生物量、植株和土体内重金属含量,以明确外源物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二色胡枝子生物量整体上显著高于截叶胡枝子生物量;在所有处理中,废弃地上同时添加客土和有机无机肥的处理是二色胡枝子生物量最高的处理。外源肥料添加提高了两个品种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客土添加可能对改善立地生存的理化条件有较大帮助作用,更能体现出肥料的效果。两种土壤上添加客土或肥料,均较为显著地减少了截叶胡枝子根部和地上部重金属的吸收,而二色胡枝子效果不明显。两种土壤上添加外源物、种植不同品种胡枝子可以降低部分处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但通过植物种植直接摄取土壤中重金属的量是相对较少的。总之,客土添加、肥料施入均较为明显地改善了废弃地和尾矿渣土两类土壤的立地条件,增加了两种胡枝子的生物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土壤改良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性品种是提高植物修复效果的上佳方案。

关 键 词:胡枝子  尾矿土壤  外源物  修复效应
收稿时间:2018-01-24
修稿时间:2018-09-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